[文/羽扇观金工作室王力]
9月23日,以“AI赋能低空经济共探智能融合新未来”为主题的产业论坛在浦东张江成功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指导,并由平安银行上海分行等协办,吸引了70余家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
平安银行在论坛上展示了其为科创企业量身打造的金融服务体系,该体系覆盖了从初创期的信用贷款到成熟期的跨境并购等多元产品。
作为论坛的唯一协办金融机构,平安银行的参与凸显了商业银行正逐步从传统的信贷提供者转变为产业生态的积极参与者。在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如何满足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融资需求,已成为产融结合领域的新挑战。
平安银行推出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论坛上,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王春旭在论坛主题发言中,阐述了该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的策略框架。据其介绍,平安银行已建立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方案,包括初创期信用贷款、成长期供应链金融、成熟期跨境并购支持等产品组合。
针对低空经济的产业特征,王春旭提出金融机构需调整服务思路。他将其概括为“三大心态”:一是以“细致务实”的态度介入基础服务,对接企业从研发到商业化各阶段的融资需求;二是以“长期主义”视角参与产业生态建设,适配行业的长周期、高投入特性;三是以“开放创新”姿态应对技术变革,拓展金融服务边界。
这一表述反映出商业银行在面对新兴产业时的考量。低空经济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企业资产以知识产权、研发设备为主,传统抵押贷款模式难以适用。银行需要建立新的风险评估体系,这对金融机构的产业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从现场交流情况看,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的对话正在深化。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钉钉(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分别从低空基建、AI平台、无人机系统、空间信息服务等角度分享了前沿实践。多方一致认为,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显著提升低空飞行器的智能化水平与运行效率,而在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投入的背景下,低空经济有望在物流、巡检、城市管理等场景实现规模化落地。
跨界交流促进整合,低空领域经济实现多项应用创新
随着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安银行表示将产业金融作为战略重点。该行表示将通过定制化融资、投贷联动、跨境金融等工具,支持企业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同时计划加强与政府、协会、科研机构的合作,构建"产业+金融+科技"生态。
这一方向符合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国家层面已将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扶持政策。金融机构在其中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从被动响应政策到主动嵌入产业链条。
从行业趋势看,低空经济的商业化应用正在推进。物流、巡检、城市管理等场景已出现试点项目,但规模化落地仍面临基础设施建设、空域管理、安全监管等多重制约。金融机构的介入能否加速产业成熟,取决于其对产业规律的理解深度和服务模式的创新能力。
平安银行此次协办论坛,体现出金融机构参与产业生态建设的意愿。作为商业银行,其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资金提供者,更需要成为产业资源的整合者和风险的识别者。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金融机构如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平安银行的探索提供了一个观察样本。这种产融结合模式能否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逻辑,最终将由市场给出答案。
在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